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扎实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这条主线,党支部和党员在创新创业指导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引领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构建劳动育人特色路径。
党员引领、教学相长
打造劳动育人创新模式
中心党总支大力实施“先锋行动”,有效激发教工党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党员教师刘楠担任工程训练中心双创主管和学生社团“工训社”指导教师,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双创学生管理的基础。在学生培养中,他坚持做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无私奉献引路人。在教学中刘楠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刘楠带领学生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截至目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批专利3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其中大比尺波浪水槽造波机的装备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赛教结合、以赛促学
实现疫情期间“不停创”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中心党总支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中心工作不停步,扎实有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本学期开学后,正值互联网+大赛筹备重要时期,中心党总支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及时推出比赛政策线上宣讲,提前规划好学生年度学习计划;联合相关学院开展重点项目预报名,完成项目成果统计,筛选储备种子项目8项,面向参赛师生举办线上培训2次。党员刘楠开展参赛要点与商业计划书撰写讲座2场,受益师生80余人;预备党员王鑫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展项目选育、获奖案例、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门指导2次;邀请“互联网+”大赛赛事组织和培训辅导方面资深专家对赛事进行深度解析10场次。目前,工程训练中心以大赛带动“创新创业工程与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改革的模式已初具成效,受益学生逾300人。
与时俱进、专创融合
全力打造新工科实践平台
新工科实践平台作为工程训练中心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为全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工科人才提供特色路径。该平台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数字孪生、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智能制造和智能产业领域前沿技术,是学校利用中央地方专项资金建设的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校内多专业共享平台。作为跨学科综合性实践平台,它主要服务于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截至目前,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实训载体硬件使用及Web前端设计、工业网络安全组态配置与调试、私有云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基础实训等内容,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进行首期系统培训。
工程训练中心将在着力建设新工科实践平台的基础上,以新工科人才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项目为阶梯,以党建先锋阵地建设为框架,以劳动育人为内核,以训促赛、以赛促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力争突破,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助推打造我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新高地。